電玩成癮是病?專家揭密真相!

  • Post category:熱搜遊戲

電玩成癮是病?專家揭密真相!

你是不是也曾經為了破關,廢寢忘食地打電動?或是擔心孩子沉迷電玩,影響學業和生活? 究竟電玩成癮是不是一種疾病? 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或家人是否真的有遊戲成癮的問題呢?別擔心,今天就讓專家來為你揭開電玩成癮的真相,幫助你正確看待這個議題,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!

電玩成癮真的是病嗎?認識遊戲障礙症

在過去,電玩成癮經常被視為一種行為問題,而非正式的疾病。然而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18年正式將遊戲障礙症(Gaming Disorder)納入國際疾病分類(ICD-11),這代表著醫學界開始正視過度遊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。那麼,什麼是遊戲障礙症呢?

根據WHO的定義,遊戲障礙症的診斷標準包括:

  1. 無法控制的遊戲行為: 對於遊戲的頻率、強度、持續時間、開始和結束等缺乏控制能力。
  2. 遊戲優先順序高於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: 遊戲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,甚至犧牲其他重要的事情,例如:學業、工作、社交、睡眠等。
  3. 即使面臨負面後果,仍然持續或增加遊戲行為: 明知道過度遊戲會帶來負面影響,例如:成績下滑、人際關係變差、身體不適等,但還是無法停止或減少遊戲時間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要被診斷為遊戲障礙症,這些行為模式必須持續至少12個月,並且對個人的生活、家庭、社交、教育、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造成明顯的損害。 換句話說,偶爾沉迷電玩並不代表就是遊戲成癮,而是需要長時間且嚴重影響生活才能被確診。因此,不需要過度恐慌,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關資訊,才能正確判斷和應對。

如果你擔心自己或家人可能患有遊戲障礙症,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,例如:精神科醫師、心理師等。他們可以透過專業的評估和診斷,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
如何判斷自己或家人是否有電玩成癮風險?

雖然遊戲障礙症需要專業診斷,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指標來判斷自己或家人是否有電玩成癮的風險。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警訊:

  • 花費大量時間玩遊戲: 每天花費過多的時間在電玩上,甚至影響到睡眠、飲食和作息。
  • 對其他活動失去興趣: 以前喜歡的活動,例如:運動、閱讀、社交等,都變得不再感興趣,只對電玩有熱情。
  • 出現戒斷症狀: 當無法玩遊戲時,會感到煩躁、焦慮、易怒、沮喪等情緒,甚至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。
  • 說謊或隱瞞遊戲時間: 為了避免被限制玩遊戲,會對家人或朋友隱瞞真實的遊戲時間。
  • 忽略學業或工作: 成績下滑、工作效率降低,甚至出現曠課或曠職的情況。
  • 人際關係變差: 與家人、朋友的關係變得疏遠,甚至出現衝突和爭吵。
  • 出現身體不適: 長時間玩遊戲可能導致眼睛疲勞、肩頸痠痛、手腕疼痛、睡眠不足等問題。

如果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或多種情況,就應該提高警覺,並開始採取措施來改善遊戲行為。以下提供一個簡易的自我檢測表,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狀況:

問題
你是否經常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在玩電玩上?
當你無法玩電玩時,是否會感到煩躁或沮喪?
你是否因為玩電玩而忽略了學業、工作或家庭責任?
你是否曾經試圖減少或停止玩電玩,但沒有成功?
你是否會為了玩電玩而對家人或朋友說謊?

如果你的答案中「是」的次數較多,建議你尋求專業協助,或是開始嘗試一些方法來控制遊戲時間。 記住,及早發現並採取行動,才能避免電玩成癮對生活造成更大的影響。

電玩成癮的原因是什麼?如何預防?

電玩成癮並非單一因素造成的,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。 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遊戲成癮的原因:

  • 遊戲本身的設計: 許多遊戲設計具有高度的吸引力,例如:精美的畫面、刺激的音效、豐富的劇情、即時的回饋、成就感等,容易讓人沉迷其中。
  • 心理因素: 有些人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、缺乏自信、人際關係不佳等原因,而將遊戲作為逃避現實、尋求慰藉的工具。
  • 環境因素: 周遭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導致電玩成癮,例如:朋友都在玩遊戲、家裡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等。
  • 生理因素: 研究顯示,電玩成癮可能與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有關。 過度遊戲可能會導致多巴胺分泌異常,進而產生依賴性。

了解電玩成癮的原因後,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來預防:

  1. 設定遊戲時間限制: 制定明確的遊戲時間表,並嚴格遵守。 可以使用手機或電腦上的計時器或提醒功能,幫助自己控制遊戲時間
  2. 培養多元的興趣: 除了電玩之外,嘗試發展其他興趣,例如:運動、閱讀、繪畫、音樂等,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。
  3.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: 多與家人、朋友互動,參加社交活動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歸屬感。
  4.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: 學習如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,例如:運動、冥想、深呼吸等,避免將遊戲作為唯一的壓力出口。
  5. 尋求專業協助: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電玩成癮的跡象,不要害怕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。 早期介入可以提高治療效果。

對於家長來說,預防孩子電玩成癮更是重要。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,家長還可以:

  • 以身作則: 家長應該控制自己的遊戲時間,並示範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  • 與孩子溝通: 了解孩子玩遊戲的原因,並與他們討論電玩成癮的風險。
  • 提供其他娛樂選擇: 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、社團活動等,提供更多元的娛樂選擇。
  • 建立親子關係: 花時間陪伴孩子,了解他們的需求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。

預防勝於治療。 透過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應對策略,我們可以有效地預防電玩成癮,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。

已經電玩成癮了?專家教你如何戒除

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電玩成癮的問題,也不要灰心。 戒除電玩成癮並非易事,但只要有決心和正確的方法,就能成功擺脫遊戲成癮的束縛。 以下是專家提供的一些戒除電玩成癮的建議:

  1. 認知行為療法(CBT): CBT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,可以幫助你改變對遊戲的認知和行為模式。 透過CBT,你可以學習如何辨識觸發遊戲行為的因素,並發展出更健康的應對策略。
  2. 家庭治療: 如果是青少年電玩成癮,家庭治療可以幫助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模式,共同解決遊戲成癮的問題。
  3. 藥物治療: 在某些情況下,醫生可能會開立藥物來幫助減輕戒斷症狀,例如:抗焦慮藥、抗憂鬱藥等。 然而,藥物治療通常是輔助性的,需要配合心理治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  4. 建立支持系統: 尋求家人、朋友或支持團體的幫助,讓他們成為你戒除電玩成癮的後盾。 與他人分享你的經驗和感受,可以讓你感到更有力量和支持。
  5. 循序漸進: 戒除電玩成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不要期望一蹴可幾。 從減少遊戲時間開始,逐步達成完全戒除的目標。
  6. 尋找替代活動: 戒除電玩成癮後,需要尋找其他的活動來填補空閒時間。 可以嘗試發展新的興趣,例如:運動、閱讀、繪畫、音樂等。
  7. 避免觸發因素: 盡量避免接觸可能觸發遊戲行為的因素,例如:遊戲相關的社交媒體、遊戲直播平台等。
  8. 保持積極的心態: 戒除電玩成癮的過程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,但要保持積極的心態,相信自己能夠成功。

以下是一些戒除電玩成癮的資源:

資源名稱 簡介 網址(僅為範例,請自行搜尋)
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 提供心理健康相關資訊和資源。 www.mohw.gov.tw/CHT/Ministry/DM2.aspx?f_list_no=7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導服務。 www.jtf.org.tw/psyche/
台灣精神醫學會 提供精神科醫師資訊和相關資源。 www.psychiatry.org.tw/

記住,戒除電玩成癮需要時間和努力,但只要堅持下去,就能重拾健康的生活。 祝你成功!

❓常見問題FAQ

電玩成癮一定是孩子的錯嗎?家長該怎麼做?

電玩成癮並非單方面的責任,孩子、家長甚至遊戲設計本身都可能 contributing to the issue。 指責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可能加劇親子關係的緊張。 家長應該試著了解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,例如:是否因為課業壓力大、缺乏社交活動、或者只是單純喜歡遊戲帶來的刺激感? 了解原因後,才能對症下藥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遊戲時間表,鼓勵他們參與其他活動,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。 更重要的是,家長也要以身作則,示範健康的生活方式,並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。如果情況嚴重,尋求專業諮詢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。 不要把電玩成癮視為洪水猛獸,而是把它當作一個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,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。

戒除電玩成癮後,會不會又復發?

如同戒菸或戒酒一樣,戒除電玩成癮後,的確有可能復發。 尤其是在面對壓力、挫折或感到無聊的時候,很容易又回到熟悉的遊戲世界。 然而,這並不代表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。 重要的是,要從每次的復發中學習,找出觸發復發的因素,並提前做好預防措施。 可以建立一個應急計畫,例如:當感到想玩遊戲時,可以先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,像是運動、閱讀、與朋友聊天等等。 此外,持續尋求支持也很重要,可以定期與心理師或支持團體會面,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。 最重要的是,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戰勝遊戲成癮,並堅持下去。 即使偶爾失足,也要勇敢站起來,繼續前進。 記住,復發並非失敗,而是成長的機會。

有沒有什麼遊戲是絕對不能碰的?

並沒有絕對不能碰的遊戲,重點在於適度和自制。 有些遊戲的設計機制的確更容易讓人沉迷,例如:具有高度競爭性、成癮性強的線上遊戲,或是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獲得進展的遊戲。 如果你過去有電玩成癮的經驗,或者容易受到遊戲的吸引,那麼可能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遊戲。 可以先從一些單機遊戲或休閒遊戲開始,並設定明確的遊戲時間限制。 此外,也要避免接觸可能觸發遊戲行為的遊戲類型。 最重要的是,要了解自己的弱點,並學會控制自己的遊戲行為。 選擇遊戲的標準應該是:它能帶給你樂趣,但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和健康。 不要讓遊戲控制你,而是要讓你控制遊戲。

結語

電玩成癮是一個複雜的議題,需要我們以理性、客觀的態度來面對。 了解遊戲障礙症的定義、判斷風險、預防成癮,以及戒除方法,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遊戲行為,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。 如果你正受到電玩成癮的困擾,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協助。 點擊這裡,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健康的資源 [美國心理健康協會,外部連結,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資源]。現在就開始行動,掌握自己的人生吧! 別忘了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,一起對抗電玩成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