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,一拿起手機或手把,時間就像被黑洞吸走一樣?一眨眼,原本說好只玩一下下的遊戲,就這樣玩到天亮?甚至開始影響到工作、學業和人際關係?別擔心,你不是一個人!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經正式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。這代表什麼?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需要尋求協助?這篇文章將告訴你關於遊戲成癮,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,幫助你更了解這個議題,並找到解決之道。
遊戲成癮正式被WHO定義為疾病,到底什麼是遊戲成癮?
在過去,遊戲成癮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。有些人認為它只是個人意志力不足的表現,但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,過度沉迷遊戲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終於,在2019年,世界衛生組織(WHO)正式將遊戲障礙(Gaming disorder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戲成癮)納入國際疾病分類(ICD-11),這代表遊戲成癮正式被認定為一種疾病。那麼,什麼樣的行為才算遊戲成癮呢?WHO給出的定義是:「一種持續或反覆發生的遊戲行為模式(數位遊戲或電玩遊戲),其特徵為:對遊戲失去控制、越來越重視遊戲勝過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,以及儘管出現負面後果,仍然持續或變本加厲地玩遊戲。」簡單來說,如果因為玩遊戲而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,甚至出現無法自拔的狀況,那就可能需要注意了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並非指偶爾玩遊戲放鬆就是遊戲成癮,而是指這種行為已經對你的生活造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,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(通常是12個月以上)。
遊戲成癮有哪些症狀?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成癮?
要判斷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遊戲成癮,可以觀察以下幾個徵兆。首先,是對遊戲的渴望或衝動變得非常強烈,難以控制,甚至會出現戒斷症狀,例如焦慮、易怒、失眠等。其次,會將遊戲放在生活中的首位,忽略其他重要的活動,例如工作、學業、社交等。即使知道過度遊戲會帶來負面影響,例如課業退步、人際關係緊張、健康狀況變差等,仍然無法停止或減少玩遊戲的時間。此外,有些人可能會為了玩遊戲而說謊、欺騙家人或朋友,甚至偷竊。觀察這些行為,就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已經遊戲成癮。如果出現了上述多個徵兆,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,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,例如心理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。及早發現,及早介入,才能避免遊戲成癮對生活造成更大的影響。
遊戲成癮的成因是什麼?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成癮?
遊戲成癮的成因非常複雜,並非單一因素所致,而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。其中,遊戲本身的設計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。現代遊戲通常具有高度的互動性、挑戰性和獎勵機制,能夠讓人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,進而產生依賴。此外,有些遊戲還具有社交功能,讓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結交朋友,建立歸屬感。然而,這些設計也可能讓人深陷其中,難以自拔。除了遊戲本身的因素外,個人特質、家庭環境和社會因素也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容易遊戲成癮。例如,缺乏自信、社交能力不足、生活壓力大、家庭關係緊張等,都可能讓人更容易透過遊戲來逃避現實,尋求慰藉。此外,社會文化對於遊戲的態度、同儕之間的影響,也可能對遊戲成癮產生影響。 為了預防遊戲成癮,除了遊戲開發商需要更加注意遊戲的設計,避免過度誘導玩家沉迷外,家庭和社會也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,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興趣和生活方式。
特徵 | 一般遊戲愛好者 | 遊戲成癮者 |
---|---|---|
遊戲時間 | 適度,不影響生活 | 過度,嚴重影響生活 |
對遊戲的態度 | 視為娛樂或放鬆的方式 | 將遊戲視為生活的重心 |
控制能力 | 可以自由控制遊戲時間 | 難以控制遊戲時間,甚至出現戒斷症狀 |
對生活的影響 | 不會對工作、學業、社交等造成負面影響 | 對工作、學業、社交等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|
是否說謊 | 不會為了玩遊戲而說謊 | 可能為了玩遊戲而說謊、欺騙家人或朋友 |
如何預防和治療遊戲成癮?有哪些資源可以尋求協助?
預防勝於治療,遊戲成癮也是如此。想要預防遊戲成癮,首先要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,包括規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、適度的運動等。此外,也要培養多元的興趣,例如運動、閱讀、音樂、繪畫等,避免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遊戲上。更重要的是,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多與家人、朋友交流互動,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支持和歸屬感。如果已經出現遊戲成癮的徵兆,也不要灰心,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仍然可以改善。治療遊戲成癮的方法有很多種,包括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團體治療等。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了解遊戲成癮的原因,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,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。藥物治療則可以緩解遊戲成癮所引起的焦慮、憂鬱等症狀。團體治療則可以讓患者與其他有相同問題的人互相支持,共同克服遊戲成癮。在台灣,有許多資源可以尋求協助,例如各地的心理諮商所、精神科診所、以及遊戲成癮防治協會等。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評估、諮詢和治療服務。及早尋求協助,才能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擺脫遊戲成癮的困擾,重拾健康的生活。
推薦參考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網(https://www.jtf.org.tw/psyche/),提供豐富的心理健康資訊及資源。
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遊戲成癮?親子溝通的關鍵
面對孩子遊戲成癮,許多家長都會感到焦慮和無助。其實,責罵和禁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,反而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,讓情況變得更糟。家長應該以理解和支持的態度,與孩子進行溝通,了解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。孩子可能因為課業壓力大、人際關係不好、缺乏自信等原因,而透過遊戲來逃避現實,尋求慰藉。家長應該試著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,並提供適當的協助。 除了溝通之外,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遊戲時間的規範,例如限制每天玩遊戲的時間、禁止在睡前玩遊戲等。同時,也要鼓勵孩子參與其他活動,例如運動、社團、才藝班等,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。更重要的是,家長要以身作則,避免自己也沉迷遊戲,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。如果情況嚴重,家長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,例如心理諮商師或家庭治療師。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支持,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克服遊戲成癮的問題。親子溝通的關鍵在於同理心和耐心,家長要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,了解孩子的需求,並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。
遊戲成癮的迷思:不玩遊戲就會變壞?
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不玩遊戲就會被同儕排擠,甚至變壞。但事實上,遊戲並非唯一的社交方式,更不是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標準。重要的是,要培養孩子健康的人際關係,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相處、溝通和合作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與社團活動、志工服務等,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學習成長,結交不同的朋友。此外,家長也可以主動邀請孩子的同學到家裡玩,創造更多的社交機會。重要的是,要讓孩子明白,遊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。即使不玩遊戲,也能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,也能結交到真心的朋友。如果孩子因為不玩遊戲而被同儕排擠,家長應該與學校老師合作,了解情況,並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和支持。
遊戲成癮一定是壞事嗎?有沒有正面的影響?
雖然遊戲成癮會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,但適度玩遊戲其實也有一些正面的影響。例如,有些遊戲可以訓練玩家的反應能力、邏輯思考能力、以及問題解決能力。有些遊戲則可以幫助玩家放鬆心情,舒緩壓力。此外,遊戲也可以促進社交,讓玩家與其他玩家交流互動,建立友誼。重要的是,要掌握玩遊戲的適度原則,避免過度沉迷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選擇適合的遊戲,並制定合理的遊戲時間規範。同時,也要鼓勵孩子將遊戲中的技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,例如將遊戲中的策略思考能力運用到學習上,將遊戲中的團隊合作精神運用到社團活動中。只要掌握適度原則,遊戲就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娛樂方式,幫助我們學習成長,提升生活品質。
如何幫助身邊的人擺脫遊戲成癮?我可以做些什麼?
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有遊戲成癮的徵兆,可以試著主動關心和支持他們。首先,要以同理心的態度,了解他們沉迷遊戲的原因,並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。不要責備或批評他們,因為這只會讓他們更加退縮。其次,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其他活動,例如運動、社團、才藝班等,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。同時,也可以邀請他們一起從事其他活動,例如看電影、吃飯、聊天等,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心和陪伴。更重要的是,要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協助,例如心理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。你可以主動幫他們搜尋相關資訊,甚至陪同他們一起去看醫生。要讓他們明白,遊戲成癮是可以治療的,只要願意尋求協助,就能擺脫困擾,重拾健康的生活。
遊戲成癮不再只是個人選擇,而是一項需要重視的健康議題。了解遊戲成癮的定義、症狀、成因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這個問題。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正受到遊戲成癮的困擾,請不要猶豫,立即行動!從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開始,培養多元的興趣,並尋求專業的協助。別忘了,你並不孤單,有許多資源可以支持你。現在就分享這篇文章給需要的人,一起為健康的生活努力吧!也歡迎閱讀我們其他關於心理健康的相關文章,了解更多資訊!